找到相关内容298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【佛说大乘金刚经论】浅释--净慧法师

    能接近善知识,再经常听到善法,按照佛家的正常功课去做,才有机会听到佛的四句偈。不同的经典上有不同的四句偈,但是不管哪个四句偈,总的概括起来就是: 一、空身。空身是由修证得来的,不是想空的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476376.html
  • 药师经析疑——弘一大师

    。设有不能舍诸恶行,修行善法,堕恶趣者,以彼如来本愿威力,令其现前暂闻名号。从彼命终,还生人趣。得正见精进,善调意乐;便能舍家,趣于非家;如来法中,受持学处,无有毁犯。正见多闻,解甚深义;离增上慢,不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576407.html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之一,与优婆夷同是在家的信仰佛法者。 优婆夷 意译清信女、近事女、信女。即亲近三宝,受持三皈五戒,施行善法的女众。为在家二众之一。 长者 为家主、居士之意。一般则通称富豪或年高德劭者为长者。 檀讲师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略论明心见性--元音老人

    改恶向善,去邪归正,改造人类的大教;是使人们从迷梦中觉醒,不贪著,不自私,尽一己之力为大众服务,为群生谋福利——普利群生的善法;更是使众生去惑证真,卸下重担(心中所粘附的事物),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776544.html
  • 佛教与青年

    无漏心,收摄口业,住于善法,凡有言语,皆与真理相应,名为正语。 正业,就是从事正当的事业。佛教认为,凡能促进社会安定、繁荣,对自他有利,对国家有益的行动,无论是士、农、工、商,皆名正业。否则,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76629.html
  • 班禅洛桑却季绛称(慧贤法幢)的历史(一)

    喜于善法,一心精行为有义。  此生愿望作非难,后世长远实可怖,  可怖长途迎送中,备足行粮是善图。  往昔任享五欲味,思彼心要何样有,  现在切勿作自欺,应住无悔适意中。  自从最初入胎时,已向死主前...。  愿以作此所生善,尽我所有白净业,  往生能仁所在前,永依世尊垂摄受。”  在秋季大师去到杰隆为成千上万的大众,传授八支别解脱戒及观音斋戒。复有在大师前,许持不杀戒及持诵明咒等善法。特别在...

    云增·耶喜绛称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4978282.html
  • 空海法师:永嘉大师证道歌诠述(中)

    有为法的世界,着重在那些外相上面的布施,有条件、有所求。这样的话,你行再多的慈善也只是一种求升天的福报,累积一些福报而已。但是,这还是属于人天的善法。那这些呢?‘犹如仰箭射虚空’...

    空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478554.html
  • 从敦煌文献看吐蕃文化

    一个历史的进步,这说明了社会地位的差异及阶级的逐渐出现,对于后来形成六法、十善法、十三法等法律起了基础和借鉴的作用。   反映蕃占敦煌一带法律关系的诉讼文书,在敦煌卷子中为数不少。P.T.1077是...

    王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078758.html
  • 对净土法门若干问题的思考

    声闻及如来等,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,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所得之果”[8]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这实在是佛陀的度众的密意方便。故此一切经的赞叹阿弥陀佛,也就等于赞叹一切佛。由此看来,阿弥陀佛是多么...

    果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378764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2]

    美称,惠舍摄亲友。   云何“持戒能擅名誉”?谓如有一或男或女,具足尸罗及贤善法,乃至命终断除杀罪,远离杀生,如经广说,乃至十方所有沙门婆罗门等常所称叹。由是因缘,为诸国王群臣长者乃至城邑聚落人民恭敬...指覆盖心性,令善法不生的五种烦恼:贪欲、嗔恚、惛睡、掉悔、疑。   [5] 《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》卷十八:“于二十二处数观察等者:修所成地说:于四处所,以二十二相应审观察。”按即瑜伽论卷二十,...

    陈琼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4.html